【千载中国历史文假名楼,留下了众多的传说故事,与众多的诗文,同为名贵的文化遗产。】女皇射箭补“於”点【中国历史文假名楼钟鼓楼,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,是钟楼和鼓楼两座修建的合称。钟楼和鼓楼为古代的报时系统,古时击钟报晨,击鼓报幕,因此有“晨钟暮鼓”之称。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,原建于今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,明万历十年(1582年)移于现址。
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为中国现存最大的鼓楼。清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和清乾隆五年(1740年)先后两次重修。
今后又有数次修缮,楼体原样生存至今。1996年被宣布为全国重点文物掩护单元。
】关于鼓楼北画“声闻于天”很有意思,有传说是女皇武则天亲笔题写的。这四个字是取典于《诗经》名句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”,是当年狄仁杰在武则天赐酒后想出来的,所以大臣们请武则天写下“声闻於天”四个字。
其时有些醉意的武则天在“於”字上少写了一点,谁也没有在意,这块匾随后便被挂了起来。一天,女皇途经宫门四周的鼓楼,抬头瞥见匾额上的“於”字上少了一点,便问身边的大臣是什么原因,身边的大臣面面相觑,谁都不敢作声。
于是武则天下令取来笔墨,蘸上墨,用一弓箭将其射到牌匾上,正好射到缺一点的位置,补全了“於”字,群臣欢呼。有心之人可能会注意到,现在挂于鼓楼北面的匾额为“声闻于天”,并非“声闻放天”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民间有一听说:“武则天是一个女人,女人怎么能够执政呢?‘声闻於天’为武则天所写这个欠好。
于是清朝重修鼓楼时就将其改成‘声闻于天’,而不再使用原匾中的‘於’字。”尚有说,该匾是乾隆天子所书。而比力多的说法是清代陕西巡抚张楷模拟乾隆御笔所刻。
固然这些不外都是传说故事,听听就好。这块牌匾厥后经由明、清、民国,直到抗战一直都完好无损。遗憾的是,“文革”时期,红卫兵砸烂焚烧了它。2005年,西安钟鼓保管所对鼓楼上的巨匾举行了仿制回复,才让我们重新看到它们曾经的荣光。
(文选编自《中国历史文假名楼系列文丛——传说故事卷》之“钟鼓楼”篇;图片源自网络)。
本文关键词:为你,讲述,18座,中国历史,文假名,文,假名,【,yobo体育官网下载
本文来源:yobo体育官网下载-www.poly-dd.com